2025年9月3日,中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在这次阅兵式上,陆上扫雷排爆战车、海上无人潜航器与无人艇,以及空中察打一体无人机等组成的无人作战集群集中亮相,无人作战群成为现场解说的高频词汇,人工智能与无人技术的完美结合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一成就也受益于中国在民用领域无人智能基础研发与应用的雄厚积累。
可以看到,一场以无人智能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席卷全球,从无人驾驶汽车到人形机器人,从智能制造到自动化港口,无人智能技术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在这一轮技术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多个细分领域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全球无人智能技术迎来爆发期
当前,无人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全球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硅谷的自动驾驶测试到东京的服务机器人,从欧洲的智能工厂到新加坡的无人港口,这项技术正在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在无人驾驶领域,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数百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万亿美元级别。美国的Waymo、Cruise,欧洲的宝马、奔驰,以及中国的百度、小马智行等公司正在激烈角逐这一赛道。
无人机产业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千亿美元规模。在欧洲,空客(Airbus)和诸多初创公司正致力于开发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试图重塑城市通勤的版图。
人形机器人作为无人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正从科幻走向现实。波士顿动力的Atlas、特斯拉的Optimus、本田的ASIMO等产品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作业能力。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也为服务业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Figure AI等新锐则与宝马、OpenAI等巨头合作,加速将人形机器人推向工厂等实际应用场景。无人工厂、无人矿车、无人码头等应用场景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广。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超智能社会、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都将无人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等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国无人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这场全球性的技术竞赛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多个细分领域,中国企业和技术已经跻身全球领先行列,成为推动全球无人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无人驾驶领域,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截至2024年8月,萝卜快跑总服务订单量超过1400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2亿公里,足迹遍布北京、深圳、武汉、重庆、上海、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全球16个城市。更引人注目的是,萝卜快跑与Uber、Lyft等全球两大出行平台的合作,将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带到了亚洲、中东和欧洲市场。
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盛赞萝卜快跑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认为自动驾驶代表着实体世界的AI应用,预估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美元。Lyft CEO也表示,百度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服务提供商,将与百度合作将自动驾驶带到欧洲市场。今年6月,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亲自试乘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对其安全性、稳定性和驾驶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已被国际公认为全球具身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玩家之一。从今年年初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到今年4月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鸣枪开赛,再到今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和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举办,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不断展现其在舞台、赛场和工厂的潜能与活力。
在港口自动化领域,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为代表的无人港口,被BBC、CNN等国际媒体视为“世界奇迹” 。在这里,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AGV)和自动化桥吊、轨道吊协同作业,24小时不间断地处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其惊人的效率、可靠性和运营规模,不仅代表了中国在高端基础设施和物流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更成为全球各大港口运营商争相研究和学习的“中国模式”。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远离海岸的偏远矿区。中国的无人矿车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出海”,出口到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等全球主要矿业市场 。在这些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的场景中,无人驾驶矿车队能够实现全天候自主作业,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保障了人员安全。在矿山这一特定场景,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规模和落地速度已实现全球领先。
国家战略护航:“人工智能+”催生新质就业
这些技术应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战略牵引。
转载此文于“人工智能学家”,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