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app、定制化后台及解决方案服务
咨询热线:400-083-286
院士专家齐聚国际论坛 共话新型电力系统
2024-12-13

2024年12月9日—10日,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举行,多名院士专家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国能源转型路径、前沿技术布局和应用等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建设电力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是电网“无条件”接受新能源、管理好新能源的技术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使海量新能源接入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可能,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智能导航。所以,我们必须建设电力人工智能系统,实行电力系统智能管理。电力人工智能系统(AI EPS)的本质是真正具备智能属性的强大软件系统,即电力系统的“超级大脑”。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分阶段推进深度低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是打造深度低碳的电力系统,可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建设。第一个阶段是碳达峰(从目前到2030年),第二个阶段是快速降碳(2031到2050年),第三个阶段是碳中和(2051年到206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新一代煤电技术要由灵活性改造向灵活性制造转变

开展新一代煤电技术的研究,要由灵活性改造向灵活性制造进行转化,实现燃煤发电的本质灵活性。要开发本质灵活性的燃煤锅炉,使得煤炭能量转化成蒸汽热能的过程更安全高效。要开发灵活的汽轮发电机组,各项技术还有指标满足高标准需求。要把储能技术和燃煤发电技术相耦合,有效地提升燃煤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取得经济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谋划前沿关键技术的战略性布局

在前沿关键技术上应该做几方面布局:一是突破“深远海风电+新一代光伏”技术,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占比。二是突破“灵活燃煤发电+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实现煤炭清洁利用。三是突破“沙戈荒开发+西电东送”技术,提升源-网深度耦合与灵活互补。四是突破“新型电网形态+新型电力装备”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五是突破“氢能+新型储能”技术,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建立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理论技术体系

当前,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可控负荷等大量涌现,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有电一百多年以来技术上的重大变化,并且正在由量变转入质变。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系统已经到来,系统结构、运行机制、稳定机理、分析调控、关键装备等领域都在发生转变,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需求愈加凸显。迫切需要全面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特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相关理论技术体系,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解决我们遇到的诸多挑战。

声明:转载此文于“南网传媒”,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